笑傲开头,痛苦结尾
卓越教育化学教研团队总体分析,今年广州中考化学卷最大的特点是:题目新颖,总体难度较大,知识覆盖面广,考点细而多。大部分题目要求学生能灵活应对,对学生解题能力要求高。大胆预测,今年化学平均分依然会在60-62分范围内,较去年低。
(一)注重基础,注重化学思维、微粒观
28、(3)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考溶解度曲线图分析的原因:

【参考答案】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卓越团队点评】今年的试题注重基础、紧扣考纲,若能关注2014年指导书便可观察到今年的考试范围中更新对于“了解结晶原理”这一知识点,果然在此题考到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应该注意通过理解掌握原理而不靠死记硬背。
24、(10分)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 (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 、
(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 (任举一例)。
【参考答案】(1)①Cu2+ (1分)②Cu(NO3)2 + 2NaOH Cu(OH)2 ↓+2NaNO3 (1分)
③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2分);Cu2+ 、SO42-、Zn2+ (3分)
(2)Ba(OH)2 、KOH(2分)
(3)BaCl2(1分)
【卓越团队点评】此题目主要还是考查了从微观角度看反应中溶液离子的变化情况,通过判断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对微观图的观察找出答案。考查的角度非常新颖,与常规题型直接找出离子实质增减相比,更强调学生对微观图的认识和置换反应实质理解。而此题中对于微粒观的考查与高一的离子反应衔接性更强。
(二)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28、(4)看图可知,200C时NaCl的溶解度为 g,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 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 。
【参考答案】36;10;不利于后续蒸发溶剂,蒸发溶剂时间会大大延长。
【卓越团队点评】基本操作蒸馏是常规的知识点,但考查的却是“不常规”的角度。在溶解过程中水的用量对于后续操作的影响,只有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才能体会和明白。这一空看似简单却是能区分动脑思考做实验还是“照方抓药”式做实验的考生。
(三)注重学生解题能力,运用逆向思维解题
29(8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KCl,K2SO4,NH4HCO3,NH4Cl。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限选试剂: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1) 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总共可能:
假设1:KCl和 NH4HCO3 ; 假设2:KCl和NH4Cl;
假设3:K2SO4和 NH4HCO3 ; 假设4: 。
(2) 形成设计思路。
①甲同学先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 。
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
(3) 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
步骤1: |
|
假设2成立 |
|
步骤2: |
|
【参考答案】⑴K2SO4和NH4Cl。
⑵①不同意,因为AgNO3也可以与NH4Cl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能确定是否有KCl。
②稀HCl(或稀H2SO4)
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
步骤1:取少量这种混合固体,滴加适量稀HCl(或稀H2SO4)。 |
无气泡冒出 |
假设2成立 |
|
步骤2:另取少量这种混合固体,加足量蒸馏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振荡。 |
无白色沉淀产生 |
【卓越团队点评】此题是今年化学试卷中考查角度最新颖的一题,知识点主要还是考查了酸碱盐的鉴别,而往年主要以证明某种物质或离子的存在的思路形式,到了今年则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逆向思维,用排除假设的方法找出答案。很多学生觉得题目难度过大,但其实若能认真分析题目中已有的信息,是能发现每个小题中均有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的提示。除了考查角度新颖,今年更是少有的考查了HCO3-的鉴别,这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
22.(4分)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
物质代号 |
L |
M |
N |
P |
|
熔点/℃ |
-117 |
3550 |
44 |
-259 |
|
沸点/℃ |
78 |
4827 |
257 |
-253 |
|
着火点/℃ |
510 |
370 |
40 |
580 |

① 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
【参考答案】
(1) 可燃物
(2)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 ①不合理 ②M和N
【卓越团队点评】题目考查的“燃烧与灭火”来源于课本P130页的学生活动,回归课本实验。题目中引用的情景来源于上年发生在广州“建业大厦火灾”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一知识点结合事实热点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应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